改进牛顿法潮流计算IEEE33节点潮流计算matlab程序——

IEEE33节点潮流计算matlab程序——改进牛顿法潮流计算

改进牛顿法的基本原理

参考文献:一种新的配电网潮流算法——改进牛顿法-拉夫逊法

牛顿法是改进牛顿法的基础,对牛顿法作科学的近似,即雅可比矩阵做一些更改,使得每次计算得出的修正量都有所改变,但由于收敛精度恒定,最终计算出的结果误差较小,计算其结果可取,有意义。对系统进行条件假设:

  1. 不存在对地支路(并联电容器组)。
  2. 支路两端电压差值小。

假设(1)是当系统并联电容器组、恒定阻抗负载或较大导纳值时,这是不合理的,但当以上并联支路通过电压转换为节点功率或注入电流后,假设(1)将可以被接受。由于配电线路较短,潮流不大,假设(2)通常将会被默认接受。

由于假设(1)与(2)成立,又,则公式(22)中雅可比矩阵元素可简约为:

31

因为每个节点一般只与3-5个节点形成支路,固NHLJ?与导纳矩阵?Y?都有稀疏性,同时又具有对称性。可把(31)简化为:

(32)

(33)

其中, DBDG为对角阵,仅由支路参数决定,对角元素分别为和;An-1为除源节点的节点—支路关联矩阵,为上三角阵,主对角元素取?1,非零非对角元素取-1,在程序中无须真正形成,可通过系统拓扑结构获得。

因此,公式(22)作进一步修改为:

?(34)

对节点与支路进行编号,可得An-1。本文按离根节点的距离,对支路进行分层编号,从而可以形成An-1阵。在已编号的网络中,支路方向指向源节点,节点与支路都要编号,支路入端节点编号为支路编号。

若定义:

?(35)

?(36)?

(37)

则公式(34)可写成

(38)?(39)

?(40)

公式(39)对应回代计算,而公式(40)对应计算的前推过程。在前推计算时可以求出EW阵的逆为对角阵,对角元可用线路阻抗表示

(41)

?(42)?

?(43)

RijXij分别为支路?ij?之间的电阻和电抗。

当系统接有分散的发电机时,若发电机的接点表征PQ节点,则算法不变;当表征PV节点,则公式(34)中未知,而已知为零,得:

?(44)

其中,Xb部分元素已知,bx部分元素未知。且Xb已知元素与bx未知元素属方程组同一行。进而公式(44)可改为:

(45)

(46)

公式(45)中b1包括所有已知元素,将未知元素置为零。公式(46)中b2只有未知元素,其余元素则为零。这样就可解出X1X2中的元素。

当系统中由环路时,即对重要的用户采用两端供电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环,这个环只可能在负荷点。假设i点为为环中被选的解裂点,分成m点和n点,则存在如下的边界条件:

,?

对U进行一次行变换,对UT进行一次列变换,UDUT*X=b可以化成公式(44)。这样,对点mn的处理与上述处理PV节点的方法相同。

病态网络不收敛的原因,一般是初值选取不当,也可能是雅可比矩阵自身缺陷所引起的。近似处理时,雅可比矩阵为UDUT形式,该阵被用来决定搜索的方向,它的线性潮流方程被用作前推回代的基础,以计算状态变量的修正增量。其中,D为对角阵,有助于避免显式形成,进而避免病态。U为仅由系统拓扑决定的上三角阵。改进牛顿法具有前推回代法的收敛性,但与前推回代法还是有很大区别,后者根本不需要计算潮流方程的偏微分,是根据欧姆定律、KVLKCL,对网络进行前推回代,可求出状态变量的修正增量。

综上所述可知,改进牛顿法的优点在于,UDUT形式的矩阵不需要显式形成,而是直接进行前推回代,可避免雅可比矩阵和LU分解因子相关的可能的病态。另外,它是牛顿法,可以用于状态估计。在牛顿法中,潮流方程的偏微分就是雅可比矩阵,用以决定搜索方向,?再用LU分解的因子进行前推回代,以计算状态变量的修正增量。

以IEEE33节点为例进行算例计算分析:

IEEE33节点系统结构如下:

?IEEE33节点系统结构参收如下:

?潮流计算程序流程如下:

①选取恰当的电压及功率基准值,并得出电压、功率与阻抗标幺值。

②给支路与节点标号。本文使用的标号方法为对支路进行分层标号。根节点标号为零,支路入端节点作为支路编号。

③根据系统拓扑求取矩阵An-1,其主对角线元素为1。-1元素的确定:第m条支路入端节点为n时,其元素An-1(m,n)= -1。

④求得导纳矩阵

⑤赋予节点电压与相位初值。

⑥计算功率偏差并判断是否收敛。是,则输出,否,则进行下一步计算。

⑦求出电压与相位的修正量。

⑧对电压与相位进行修正并从步骤⑥重新开始计算。

程序流程图:

?部分程序展示如下:?

 
  • 计算结果如下:
  • 潮流计算电压分布:

潮流计算各节点相位分布:

平台注册入口